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广州中考政策,定了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近日,广州市教育局发布招生制度改革意见反馈公告,明确拒绝将中考志愿改为平行志愿,引发广泛关注。此前,广东省人大代表、华南师大附中党委书记兼校长姚训琪曾提议在全省推行考后平行志愿填报,如今这一建议未能采纳。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近日,广州市教育局发布招生制度改革意见反馈公告,明确拒绝将中考志愿改为平行志愿,引发广泛关注。此前,广东省人大代表、华南师大附中党委书记兼校长姚训琪曾提议在全省推行考后平行志愿填报,如今这一建议未能采纳。

  广州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广州将继续实行 “考前填报志愿、梯度控制线上志愿优先统一投档” 模式,认为此举有利于均衡生源、淡化 “唯分数” 竞争。

  梯度志愿(或称顺序志愿)与平行志愿规则迥异:前者按志愿顺序依次录取,后者依分数高低优先投档。公开报道显示,2025年,多地在中考投档录取方式上作出调整。比如,成都将第二批次的志愿个数由往年的7个增加到8个,且投档录取方式均采用平行志愿;呼和浩特市将首次采用中考平行志愿录取,与广州的“坚守”形成鲜明对照。

  多名教育界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中考志愿填报方式不仅关乎招生流程的科学性,更是教育公平价值的重要体现。“志愿优先”与“分数优先”的持续博弈,折射出教育理念与地方实际之间的深层张力。因此,这场模式之争难有定论。

广州中考政策,定了 图/图虫创意

  分数优先还是志愿优先?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系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之一。根据报道,2025年广东省两会期间,华师附中党委书记兼校长姚训琪建议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中考考后平行志愿填报制度,允许考生根据自身情况和意愿,合理填报多个学校志愿。

  姚训琪表示,平行志愿作为一种先进的志愿填报方式,已在高考实施多年,也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市的中考成功实施,其优势在于提高录取效率、降低考生风险、促进高中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

  平行志愿与梯度志愿是我国招生录取工作中两种主流投档规则。具体而言,平行志愿遵循“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原则——投档时以考生分数为首要排序依据,高分考生优先检索志愿,其档案可同时投向所有符合投档条件的志愿学校,按志愿顺序被最先满足录取条件的学校检索录取。

  梯度志愿则秉持“志愿优先、分数排序”逻辑,学校优先检索第一志愿考生档案,仅当第一志愿生源未满时,才会依次检索后续志愿考生,同一志愿层级内再按分数择优录取。

  在姚训琪看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社会对教育质量要求的提高,地区间不同的中考录取机制既无法保证录取的公平性,也进一步加大地区间教育质量的不均衡,特别是采取“中考前填报志愿且志愿优先”录取原则的地市,考生家长普遍反映中考志愿填报和录取过程存在不确定性,滑档人数较多,损害了考生利益。

  当前,广州市中考实施考前填报志愿、梯度控制线上志愿优先统一投档的录取模式。升学规划专家梁挺福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平行志愿录取模式以分数为绝对导向,考生凭借成绩优势可获得优先检索机会。与之相比,梯度志愿对考生和家长的报考策略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梯度志愿规则下,录取结果存在较大变数,既可能出现因志愿填报失误导致的“高分低录”现象,也可能诞生“低分捡漏”的幸运案例。

  日前,广州市教育局发布了相关公告,明确当地中考不实行平行志愿。

  中国新闻周刊以家长名义咨询广州市教育局时,该局工作人员表示,该市中考继续实行多梯度投档录取有四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有利于学校生源相对均衡,呈现省、市、区属各校“百花争妍”活力,保持各区增加普通高中学位供给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二是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中提出的克服“唯分数”痼疾和淡化竞争的要求,避免分分计较和过度竞争,更真实反映考生的平时学业水平,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良好生态;

  三是当前规则自2021年以来已实行4年,进入平稳期,录取规则连贯稳定有利于2025、2026年中考政策的延续和平稳推进,并实现2027—2029年中考政策的有效衔接;

  四是根据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督学顾问、高校专家、区教育局代表及省、市、区属学校代表、家长代表的座谈调研,11个区教育局、除个别与会代表外均支持保持目前模式。

  “综合考虑我市历年中考政策形成的教育生态、考生人数逐年快速上升带来的普通高中学位供给压力等因素,将继续采用考前填报、志愿优先投档方式进行录取,为广大考生创造相对公平、公正、科学的录取环境。”广州市教育局称。

  针对家长普遍担忧的“高分低录”问题,广州市教育局认为,梯度志愿通过志愿优先原则倡导学生基于兴趣与能力理性选择,减少盲目追逐高分学校导致的志愿同质化。

  推行平行志愿已成趋势?

  根据当地媒体报道,4月22日,广州中考体育结束。广州市招考办的数据显示,今年有13.9万人参与中考体育考试,中考人数再创新高。与去年中考填报志愿人数相比增加了近1.3万人。

  上述报道提到,2024年,广州全市新增普通高中招生计划10107个,为近五年之最。普高学位增长的贡献大部分来自民办学校。

  在一些社交平台上,“考前填报 + 梯度志愿” 的广州中考录取模式,被家长形象地比作“开盲盒”。有家长向中国新闻周刊直言,普通家长既没有专业的数据分析能力,也难以全面掌握各校的招生动态和录取规律,只能凭有限的信息和经验去做选择。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梯度志愿模式设计的初衷在于引导学生基于兴趣与适配性选择学校和专业,试图弱化单纯的分数竞争。但在他看来,平行志愿模式能更有效地保障招生公平性,缓解学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阶段的决策焦虑。

  熊丙奇提到,平行志愿的推广并非一帆风顺。教育部在推动高考平行志愿改革进程中,曾遭遇来自地方的诸多阻力,部分地区出于维护原有招生生态等考量,坚持保留顺序志愿模式。但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省份加入平行志愿阵营,例如广东省也已全面实施高考平行志愿录取。

  2025年,多地在中考投档录取方式上作出调整。比如,成都将第二批次的志愿个数由往年的7个增加到8个,且投档录取方式均采用平行志愿;呼和浩特市将首次采用中考平行志愿录取。

  呼和浩特市教育招生考试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介绍称,今年,呼和浩特市普通高中录取共给考生设置了9个志愿。

  “首先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考生按中考升学分降序排序,如相同再按语数外总分排序,相同再按语、数、外、物、史单科成绩排序。”上述工作人员表示。

  应警惕“马太效应”

  在梁挺福看来,采取何种志愿填报方式,应充分考量地方教育资源的分配现状与均衡程度。

  梁挺福称,平行志愿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分数公平,但也可能引发 “马太效应” 的隐忧。在这种模式下,顶尖学校凭借自身优势,往往能够将全省、全市的优质生源尽收囊中。这会导致第二梯队及后续学校面临优质生源短缺的困境,生源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进而压缩学校的发展空间,形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面。

  成都中考招生政策的系列调整,一定程度上是教育均衡化发展的体现。据披露,此次调整聚焦五方面,包括普通高中扩招、取消“省重线”、合并录取批次、志愿数增至8个、实行平行志愿投档。

  成都市某中学教学主任刘巍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之前成都中考普高率是55%,改革后今年可能会达到68%左右,可以减少部分中考升学压力和社会舆论压力。

  曾经,“省重线”如同一条清晰的分界线,将学校与生源划分为不同层级。这一界线正逐渐模糊。据刘巍透露,当前,成都众多学校已晋升为省级示范高中,普通高级中学数量很少,“省重线” 的存在意义已大打折扣。这一转变显示更多的学校达到了较高的教育水平和标准。

  梁挺福介绍称,在他长期关注与研究的海南省,2023 年以前,中考实行估分填报志愿。而自 2023 年调整为知分填报志愿后,政策变化带来了显著影响。头部学校凭借强大的吸引力,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吸纳了大量高分考生。然而,这一变化却引发了一些省一级学校及家长的反对,他们认为这种情况加剧了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不利于其他学校的良性发展和教育生态的整体优化。

  广东省佛山市也实行考前填报梯度志愿的方式。佛山市招生办在官方答疑中曾明确指出,省内多地采用考前填报志愿方式,这是中考不同于高考的特殊性决定的,普通高中办学需尊重教育规律,而高校发展并不需要过多考虑生源过于集中和层级扁平化的问题。

  佛山某中学教师李珊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为促进教育公平、优化生源分配,当地推行了指标生政策。该政策旨在将高中学校的招生指标定向分配至各初中学校,确保每所初中都能获得一定数量的优质高中升学名额,通过这种方式缩小校际间的升学差距。

  在李珊看来,平行志愿在分数优先的原则下,能为学生提供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但教育改革是一个牵涉多方利益、多方逻辑的系统性工程,本就没有标准的方案。

  (文中刘巍、李珊为化名)

  作者:陈威敬(chenweijing@chinanews.com.cn)

责任编辑:于啸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uu551.com/17534.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